主管:中国报道新闻集团 主办: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

您当前位置:主页 > 高端访谈 >

高端访谈

裴国栋作品岁月沉思报道之(十四)

时间:2015-11-18 11:12 作者:裴国栋 来源:一画开天艺术网 点击率:86


 

 

       作者介:

        裴国 男,族,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农历6月初3日)。甘省清水县贾裴家庄人。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先后任天水地委组记者、清水组组长、天水地区改支队办公室主任、天水市司法局公室主任、天水市法学会秘书长、天水市社会治安合治理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共天水市委政法委会副书记。2010年按副地干部待遇退休。在国家、省级报志上近千篇文稿;起草撰写大量的公文文章。在社会治安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的献,多次受中央和省市有部冂的表彰励。中央组织中央政法委曾予嘉
 


 

作者故居— 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工作过的地方—天水市人民政府


 

社领导少华(左一)与作者裴国栋(右一)亲切交谈

 

 

协会副主席顾亚东(左一)社领导少华(中)与作者裴国栋(右一)合影留念

 

前    言
 

       《岁月沉思》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记事以来近六十年我的家族和家庭生活及个人方面的实况。从家庭变迁、个人成长过程和事业奋斗中折射出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及自己人生的成败得失。《岁月沉思》用真实的史料,把人生的经历呈现出来,表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道路的血肉关系。它实际也是我人生的感悟,也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记录,用艰辛的汗水和忠诚铸成的奋斗之歌!  

        时光悠悠,倾尽繁华。我从内心深处突然浮起一个荒唐的念头,如果生命可以再来,我选择谁都不曾遇见,一生平静,而又安然的走完,去享受那落日余晖的惬意,可惜,这些都是自己心中的一种假设,已永远无法替代那些已存在的事实,和那段伤感的回忆!

        深感在短暂的一生中,走过风、走过雨;经历失败、体会成功;品尝过痛苦、共享过欢乐;走过泥泞、踏过坎坷、经历过挫折、历经万苦千辛,幸运的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小路;不幸的甚至没有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路,坎坷、挫折陪伴着一生。募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闪耀着自己走过的轨迹,晒下了自己的斑斑汗水……

        往事历历在目,心绪不堪回首,每当我闭上眼睛沉思,那故乡的炊烟、童年的月夜、父母亲的教诲,还有身后留下的串串人生足迹,以及那山间不知名花草发出的淡淡清香和村前东流小河潺潺的水声……犹如一幕幕古老电影镜头似的在脑海反复显现,仿佛把我带到了已然逝去却永不会磨灭的远方。

        我走过的六十多个春夏秋冬,有磨难、有忧伤、有无奈、有期盼、也有欢笑。过去的许多事情都已淡忘,但有些仍历历在目,件件在心,永远挥之不去。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幼年经历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忍饥挨饿;上学期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停课闹革命的浪潮中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和“长征大串联”;退学回乡以后在生产队当社员,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战斗在改天換地的行列;在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浪潮中当上了村上的民办教师,后来又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学习;参加工作先后在新闻单位、政法部门工作,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回想起来这些历历在目,件件在新,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在闲暇之余,和同事聊天,与家人交谈,就会谈及幼年时的家庭磨难;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父母﹑兄弟姐妹的生离死别;参加工作后岗位的变迁。这些亲身经历的往事,恍如昨日。故此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催促下,我坐在电脑桌前,生疏地敲起了电脑键盘,学习打字与往事回忆同步而行。那早已逝去的岁月在我心中引起了沉思,使我沉寂的心中掀起层层波浪,它时而使我兴奋,时而令我忧伤。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珍惜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人生在世,与父母、妻子、儿女、同事和朋友之间相处实际都是一种缘分。坦诚地说,不论是在家庭、在单位还是朋友之间。我始终怀着一颗诚挚的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宁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这是我作人的准则。我习惯于換位思考,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在我的一生中付出与缘分紧密相系,与任何人没有大的过结。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辛酸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难以抹去的忧伤充斥着我的心灵;尽管大半生的精力挥洒在征途上;尽管痴笑我傻的声音挥之不去……但我做人的唯一指南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到慰藉的是自己的正直与诚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对父母敬孝不够。母亲在我参加工作不久离开了人世,没有享一天清福。父亲独居乡下,孤苦伶仃,去世在劳作的田野。弟兄之间有时也磕磕碰碰,悔之晚也。这些痛楚我始终无法摆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时常触痛我的内心。

        回忆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谢曾经帮助、培养、教育我的领导和同仁,使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在政府衙门有了一席之地;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同事、朋友,帮我渡过工作和家庭的道道难关;感谢九泉之下的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谢我的姐姐和兄长,是他们起早贪黑挣工分供我上学;感谢我的家人与我风雨同舟,共患于难,共同支撑了这个家庭!

        我没有著书立传之意,也没有让人评功摆好之念,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述说给后代,让他们不要忘记在人生道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人之恩。让他们记住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开拓事业,成就美好的未来,让他们从我人生成败得失中记取教训,走好自己的路。

        文章是现在写成的,而所讲述的许多事情,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廿一世纪初的陈年旧事。当年所亲身经历过的人,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也将是古稀之年。这其中的许多事件是对是错,历史大多已有定论。暂无定论的我也不多加评论,只好由后人去评说罢了。
 

作者裴国栋


大型系列报道之十四:二十三年政法委工作回顾

 

    我从十八岁工作到退休,工作了四十三年时间。在这四十三年中:当民办教师六年,给将来的仕途铺平了道路;搞新闻工作十年,给后来的从政打下了基础;在司法行政部门工作四年,给人生带来了重大转折;在政法委工作二十三年,奉献出了我的毕生精力和心血。

 

    政法委是党管理政法部门的专门机构,是司法机关的上级领导部门,负责协调公检法司部门把握法律武器,执行国家意志,研究处理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确保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合法不受侵犯。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没有想到我能在政法委员会去工作,也没有想到在知识分子成垒的州署衙门靠笔杆子吃饭,更没有想到能步入到副地级干部的行列退休。

 

    我非常明白自已没念多少书,文化知识底子薄,在农村土生土长接触事物有限,没有多少工作能力,祖祖辈辈与土打交道又没任何背景。自己从清水县调天水地区劳改支解决了家属子女“农转非”户口,而且又调天水地区司法处进了天水城,只有好好工作,再没有任何奢念。我这人一生也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求人说情的习惯。每次的提拔调动都是组织决定的,自己没有找人跑路子,更没有请客送礼。在天水地区司法处工作三年多时间,组织又决定调我到天水市委政法委工作。

 

    记得在1988年7月上旬的一天,市委组织部来人找我谈话,决定调我去市委政法委工作。当时,我连政法委这个单位的职责、任务也不清楚,只晓得是领导公、检、法、司政法部门的专门机关。那时,市委政法委员会只有七名同志,其中两名从政法系统退下来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除司机、打字员,没有多少工作人员。我清楚的知道,我去政法委员会工作是出力干活的人。开始,我对去政法委工作报着持疑的态度,后来想了想,既然组织决定了,我就服从安排。时隔几日,接到了调市委政法委工作的调动通知。这样,我又从天水地区司法处调到天水市委政法委工作,重新又回到了市委机关大院。从那时起进了政法委这个单位的“门槛”, 再没有跳出来,一直在干到退休,工作了二十三年时间。

 

    在市委政法委报到上班的第一天,时任天水市委政法委书记贠健民同志带有考验性质的让我写一篇市上领导在全市社会治安整治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刚到这里,对政法委工作非常生疏,职责任务不清楚,连起码的业务用语都不知道。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对当前治安形势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撰写了一篇题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大打整治社会治安人民战争»的领导讲话稿。这篇文章时任天水市市长王文华同志在全市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动员大会上讲后,大家普遍反映较好。后来,在省委政法委主办的«甘肃政法»刊物上全文转载。总算打响了在这个单位工作的第一炮。刚调市委政法时,六人在一起办公,老的老小的小,唯有自己是强壮劳力,办公室提水﹑扫地﹑擦桌子都是自己的事。

 

    那段时间也是我家庭最为困难的时侯。我一人工作经济紧张,经常上一月撑不到下一月。户口“农转非”后土地交回了生产队,吃粮要掏钱买,吃穿费用全在我一月六十多元的工资中开销。妻子患病手术后迟迟不能康复,时而卧床不起。俩个孩子进城上学费用也比农村大得多,我经常要关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住房非常困难,全家四口人住进我和一名副主任的办公室内,白天上班时我们办公,晚上是我们全家人的住所,极其不便。粮店的面粉吃不起,我经常在乡下购买粮食加工成面粉后用来充饥。妻子还经常带病去收割蔬菜后的田地和蔬菜市场拾捡丢弃的烂菜叶片,煮熟让我们吃。为添补家庭的生活,我利用星期日在耜藉河滩开了两块小片土地,种植白菜﹑萝卜等蔬菜,蔬菜收回不知我们全家人多么高兴。在河滩种地是风里来雨里去。天水城畔的藉河是渭河的支流,无雨季节断流,河滩杂草丛生,臭汽熏天。雨季山洪瀑发,市民们开垦的小片荒地一扫而过,寸土难留。记得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傍晚,天空乌云密佈,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藉河洪波涛涛,所种蔬菜一株不留的被冲走,妻子站在河岸嚎啕大哭。就这样种了冲,冲了种,直到藉河修建人工湖以后,才取消了在河滩种菜的念头。

 

    1991年春,市委调整了市政法委的领导班子。贠健民同志升任天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丁自生同志调任天水市委政法委员会任书记职务。丁自生同志是个有较深资历、人品非常好的老同志。他二十岁出头就任共青团天水市委书记,在当时是全地区县级干部中年龄最轻的一位。后曾任天水县委副书记、礼县县委副书记等职。1985年地改市后,礼县划归陇南管辖,他又调回了天水,任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丁自生同志担任市委政法委书记后,在他的积极推荐下,我被提拔为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跨入了县级干部行列。我深深地感谢丁自生同志的关心帮助,没有他的鼎力相帮,我就不会那样顺利地跨上县级干部的这个台阶,換句话说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回想那时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比较好。在干部提拔使用上,考虑工作能力比较多,卖官买官,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没有多少市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综治办主任由政法委书记兼任,专职副主任具体主持,抓工作的开展。从那时起到退休,尽管后来我被提拔为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兼市铁路护路办主任,但始终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这项工作上我做出了辛勤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甘肃省全省考核评定中,连续十年荣获一等奖,取得“十连冠”的荣誉称号;经中央政法委考核评选,天水市连续三届十二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的荣誉称号,获取了全国政法最高荣誉奖杯“长安杯”;在全省连续十年被评为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等奖 本人也受到了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的嘉奖。

 

    在二十三年的政法委工作中,奉献出了我的毕生精力和心血。自己从一名科级干部不断升任为副县级、正县级到落实副地级干部待遇退休。这段漫长的经历,占去了我人生中有效工作时段的大部分。回忆这段历程,工作时间长、经历多、头绪多,无处着笔。想来想去,只好说说记忆中影响较深的几件事。

 

    198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朽没落的糟粕乘虚而入。一段时间,社会上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制贩淫秽物品﹑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吸食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泛滥。根据上面的要求,市上成立了扫除“六害”办公室。决定由我具体负责抓这项工作。并从天水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单位抽调了十多名干部,由我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抓斗争的开展。北道城郊道北张家村、吕家村、何家村和寨子四个村出租房多、流动暂住人口多,又处在铁路沿线,治安状况极为复杂,是全市有名的藏污纳垢之处。为彻底解决这里的治安突出问题,我从市公安局抽调二十多名警力,采取便衣化装侦察的办法,以旅客的身份从甘谷火车站乘车到天水站下车,住进私营小旅店侦察掌握情况。在取得第一手材料后,采取收网行动。收网的那天,天水市武警支队和秦城公安分局的警力配合,一举抓获违法犯罪人员三十多人,有效地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在这场扫“六害”斗争中,组织开展了多次声势浩大的集中统一行动,破获了一批案件,抓捕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这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基本做到了电视上有看的,报纸上有读的,广播里有听的。秦城﹑北道两区在正月社火表演中,群众也创造出了许多涉及颂扬扫“六害”战果内容的节目。

 

    1992年前后,秦城市区入室盗窃﹑扒窃﹑盗窃自行车的案件发案率上升,群众深受其害。为了解决这一治安突出问题,我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反盗斗争中。经常深入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调查研究,抓工怍措施的落实。我和时任秦城公安分局局长赵汉杰同志配合,几乎跑遍了秦城城区所有居民楼院。督促建筑单位在居民楼院修建看护房,落实看护人员,落实看护措施。东团庄小区是市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居住的一个拥有二十多栋房的一千六百多户近万人居住的居民住宅区。当时,是一个无围墙、无看护人员、无门卫值班、无看护房的“四无”居民住宅小区。这个地方盗贼猖獗,家家被偷,户户被盗,成为市直机关干部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我也住在该小区,我家柴房也先后被盗过两次,女儿两辆自行车也被偷走。一些干部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裴综治’真没治,连自己的门都没有看好。”为了解决东团庄小区的治安混乱问题,我召集公安、建设、房管等有关部门反复研究,制订整改措施。我反复给市房管局领导宣传国家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开发建设把公用设施纳入规划的规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有关精神。通过做工作,市房管局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出售了一个单元的楼房,用这些钱为东团庄小区做了围墙,修建了看护房和安装电动大门,落实了看护人员,使这个脏乱差的居民住宅区一跃变成全市有名的安全文明小区。

 

    秦安县莲花镇一度时间治安秩序混乱。违法犯罪人员撬门扭锁、偷鸡摸狗的事经常发生。不法之徒在粮食集市上公开抢夺农民交易的粮食及农副产品。犯罪分子把自己的名章偷偷的盖在群众所粜粮食口袋上,以有自己名章为记为由,从群众手中明夺硬抢,坑害乡民。我听到反映后,痛下决心打掉这些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首先,我深入到秦安县调查研究,组织公安人员深入调查取证,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摧毁打击处理这些犯罪分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取得大量证据的基础上,与县公安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组织力量,进行围歼,一举抓获违法犯罪分子三十多人。同时,组织力量进行了集中整治,限期改变了这里的治安面貌混乱状况。

 

    1995年入夏以来,一些不法之徒打着“啤酒乐园”的幌子,在天水市城区聚众大搞博彩赌博。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城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发展到三十多家。据反映,有的人一夜输钱二﹑三十万元,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群众怨声载道!于是,就协调秦城公安分局,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打击取缔。当日,组织了一百七十多名警力,包抄所有博彩赌博场所,一举抓获审查违法人员三百多人。当天,某宾馆正在召开一个全省性的会议,个别预会人员也在参赌,在抓获的人员中涉及参会县级干部八人。这件事我们虽承受了一些压力和非议,但我始终认为做的是对的,绝不后悔。

 

    天水境内陇海线横穿而过,线段长二百多公里。天兰线(天水至兰州铁路线)的治安混乱在全国出了名。一些铁路沿线的群众毫不隐瞒的说:“若要富,偷铁路。”一些犯罪分子把偷铁路作为了发家致富的门路。从火车上卸下来的洗衣机装粮食,冰箱作牛槽。为解决天兰铁路混乱状况我付出了艰辛努力,多次深入铁路沿线乡村,调查研究,制定对策。1992年成立了天水市铁路联防办公室,我兼任办公室主任。我们在铁路沿线成立了十支铁路护路联防队,招聘了一百三十多名专职护路联防队员,昼夜巡逻在铁道线上。在一些重点路段我还亲自带领队员蹲点守侯,抓现行。我多次走访铁路部门,了解情况,协调关系,抓工作的开展。对配合不力的铁路部门多次登门拜访,达成共识,取得支持。对个别违法乱纪,故意制造障碍的铁路职工,采取了法律措施,扫清了障碍。创造出的“地铁联手,维护治安,确保畅通”的经验,得到了兰州铁路局的充分肯定,在武山县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省总结推广了这一作法。通过地方和铁路的共同努力,一举扭转了铁路治安混乱的状况。出现了案件下降、货赔减少的好势头。天水市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被评为全国“严打”整治先进集体,受到了中央政法委的表彰奖励。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央赋予了“一票否决权”, 如果哪个单位因领导不重视,而导致发生治安问题的就给予“一票否决” 的处罚。明确规定该单位当年不得晋级晋升,领导也不得提拔重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使用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处罚无权单位容易,处罚实权单位难;处罚平头百姓容易,处罚领导难等问题。有的单位发生了严重的刑事治安案件,需严格处罚,但“找关系,做工作,走后门”要免予处罚。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询私情,坚持原则,该处罚的坚决处罚。在使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 这个上方“宝剑”上,我没有干“罚小不罚大,罚软不罚硬” 和“软处好取土,硬处好打墙”的事。市直一个部门是市上的一个先进样板单位。该单位管理不善,有名职工挪用贪污公款二十多万元。我们拟定处罚,这个单位的领导向市上主管领导反映,他们是省、市先进单位,当年已拿到二十几项奖,唯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但得不到奖励,反而要处罚。我一五一十的向市委主管领导通报了该单位的重大发案情况,仍毫不含糊地对这个单位按规定进行了严肃的处罚。这件事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有的人说:“老裴是个死犟板,只认了‘综治’一顶帐篷!”

 

    我非常注重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探索创新,搞好工作。我随同市精神文明建设考察团去河南、山东考察学习。学习借鉴了山东省一些地方与县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经验,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开始与县区、市直综治成员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书。是甘肃省全省在地市级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还是第一个地市。2003年3月,我随同甘肃省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考察团,学习考察了上海、江西、浙江等省市的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借鉴了他们的经验,提出了在社区建设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站、一个物业保安队、一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一个警务室的“四个一”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采纳,在全市实施了“四个一” 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程。这成为了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大特色,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5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改变了过去的挂横额﹑刷标语大呼大雷的作法,特别是经费问题制约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于是,我探索走市场化的路子。我与天水利通广告公司协商,由广告商出资赞助,在喷绘宣传商业广告的同时,利用二分之一的版面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这样,既解决了综治宣传经费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宣传的质量和水平。这项工作在全省也仍然是首家。定西、甘南、陇南等市推广了我们这一作法。天水利通广告公司也逐渐在外地利用综治宣传工作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业务。时任甘肃省综治办副主任的姬平同志很有风趣地说:“老裴年年有新点子,天水综治工作年年有新招!”

 

    我走上领导岗位的二十多年,不贪不占,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女儿下岗失业,靠打工维持生活;儿子凭自己退伍转业安工作,至今工勤人员的身份没有转換;妻子进城没安排工作,老了连社保养老都没享受;住房更是不尽人意,我一直住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干打垒”顶楼,楼顶漏水,室外下大雨,室内淌小雨。

 

    我是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穷苦人家的后代。我始终谦虚谨慎,从不耍官架子。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官情薄如纸,当官是暂时的,做人是长久的。在位的时侯,也从没有给人耍过“官架子”。说老实话,我在会上讲话,从来也没有让秘书写过讲话稿。办公室卫生自己打扫,水自己提。会上是领导,会后是朋友,公平交友,诚心交友。“宁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这是我作人的准则。我始终与人为善,与任何人都没有过大的过结。

 

    我非常明白,在我的家族中上至祖宗八代、下横及三亲六故都没有一个人是吃国家饭的。所以自己在思想、品德、行为上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同时也深知没有任何靠山的人,绝对是一个不能犯任何错误的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迫使自己遵规守矩,做人低调。无论在那个单位工作,我都始终做到服从领导听从命令,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尽职尽责尽力去做,以取得立足之地。在与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同事相处期间,从来没有与人争名夺利,自己对谁都没有任何怨恨,也不知道谁会记恨我。回忆工作经历,事实也证明:有的人、有的事你努力了付出了,也不一定就有相应的回报。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虽没有做到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一言一行起码经得起有过接触和相识的人的评说,在同阶层及其以下的群体中赢得一定的口碑。

 

    我本身是教书匠出身,又当了十年新闻记者,搞政法工作不是我的特长。我为了解决家属子女的“农转非”户口才步入政法部门工作的。1991年3月在市委政法委解决了县级干部待遇。提拔县级干部后,我任天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三年。在这二十三年中,我很想跳出政法综治工作这个“门槛”,搞搞其它方面的工作,其结果这个“门槛”我始终也未能跳出。

 

    在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工作二十多年时间真不算短。在我任职时,甘肃全省地市政法委中象我这样工作时间长的也只有我一人。2004年9月我参加了全国社会治安综治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培训班讨论发言中我汇报了我的工作状况,其它省市的同仁听后也都觉得我在地市级综治领导岗位上时间不短,在全国也比较少见。这并不是我不愿意离开这个单位,主要是乐于现状的思想。自己“不找不寻”、“不跑不要”,更谈不上低三下四跑官,送钱送物买官。象我这样“朝中无人”、“手中无钱”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唯一的强项就是拼命工作,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一席之地。我在天水市委政法委先后陪了六任主要领导。领导換了一茬又一茬,茬茬让我抓业务,不肯放我走。即使有走的机会,是绝决不会放你的。我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时间长、工作认真,人们给我起了个“裴综治”的绰号。

 

    说起我“裴综治”这个绰号,真的还有个来由。记得2000年,陈学亨同志任兰州市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参加省上召开的有关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后来,他先后任酒泉地委书记、甘肃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政协主席。时隔十多年后,他从酒泉调回省上,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成为我的顶头上司。在一次省上召开的会议上,他发现十多年前天水政法委搞综治工作的我,仍然还在天水抓综治时,他操着一口较重的兰州地方腔半开玩笑地说:“老裴,你搞政法综治工作十多年了,是全省地州市综治办主任中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同志,叫你裴综治吧。”我的“裴综治”这个外号在全省政法综治系统慢慢流传开了。

 

    我曾有两次走出政法综治工作“门槛”被提拔重用的机会,但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原因不俱备而被失去。陕西作者柳青撰写的《创业史》这部作品中有句名言我记得非常清楚。“人生的道路是漫长,漫长的,但往往关键时刻是一两步。”是啊,真是这样,这一两歩可以改变你的整过一生。

 

    第一次是1991年我刚提抜为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时,市委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同志提议我到县上任副职领导。因为他当时分管政法和组织工作对我比较了解。组织部谈话后,因家庭原因未能前去。当时,刚刚解决了家属子女的“农转非”户口搬进城,妻子患病时而卧床不起,招呼子女上学,家中无房可住,老父亲寄居乡下等一连串实际困难,也就失去了这次跳出政法综治工作“门槛”的机会。如果那次按组织安排去县上工作,后来我的仕途不可能象现在这样。在这里我特别想说说老领导王文华同志(先后任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他在我非常困难的时侯,诚心地帮助过我。我在市委政法委上班,妻子患病,一家人挤在市司法局楼后的一间不到十平方的柴房中居住。一次妻子用电炉做饭,不小心所住的单位柴房起火,烧毁了我家唯一遮风挡雨的地方,妻子在那嚎涛大哭,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我把这情况向王文华书记汇报后,他协调市房管局很快给我解决了东团庄小区这套住房。

 

    第二次是1995年秋,天水市公安局政委退休,时任市公安局的局长向当时分管公安工作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建议,提拔我来接替这个岗位。也得到了这位常务副市长的赞同。可是在征求时任市委政法委书记意见时,以“工作离不开”和“留用本单位”等理由回绝了组织。也就又一次失去了跳出政法综治工作

 

    “门槛”的机会。所以就死心踏地的在“综治” 这条道上一直走了下来。我“裴综治” 到底还是“裴综治” 是永远改不了行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人,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城里沒有一砖一瓦,所以沒有任何根基。要在城里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得全靠自己去拼打,只有靠工作赢人才能站住脚。在当今社会,有的人凭靠着为官的老子横冲直撞打“天下”;有的凭靠着手中有钱买着“鬼推磨”;有的凭靠着灵巧的舌头添勾子,拍马屁投靠主子“过日子”。而象我这样朝中无人,手中无钱,又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要混出过名堂来,得付出比常人加倍的努力。

 

    俗话说得很有道理“人挪地方活哩,树挪地方死哩。”这话不完全正确,但反映出人在一个地方干得时间太长对己对公都没有好处。国家一直提倡干部交流使用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社会,一些有钱、有背景的人,今天调在这个单位,明天又调在那个单位,今天在这个单位任了个这职,明天又在那个单位任了个那职,这儿倒腾了个什么基层工作经历,那儿有倒腾了个什么职务或者什么文凭学历。这些“丰富”的经历和阅历就变成了提拔任职的依据。把过去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与现在的党风社会风气相比来看,现在到还不如过去,真的过去比现在好得多。实际人事制度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也是党风、社会风气变坏的万恶之源。

 

    我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三年,陪同了六任主要领导。我始终与主要领导配合非常密切,在他们的再次提抜重用中,也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提拔重用,我心里非常高兴,祝贺他们的成功!回想自已,难免有点内疚,有些替人做“嫁衣”之感!

 

    我自感与主要领导关系处理得比较好。他们在公事上是我的领导,顶头上司,在个人交往上是我的朋友、大哥。他们对我都很关心,帮助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韩岱成同志在天水市民政局工作期间,我孩子小斐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地方,是他安排在了天水市民政系统工作,解决了孩子的就业问题。他调入天水市委政法委员会工作以来,对我工作上大力支持,让我主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些,我都记在心中。我也没有给他们丢人,在我的分管工作上,我确实付出了艰辛努力,工作业绩也一直是捷报频传,喜讯连连。

 

    我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岗位上工作了那么多年,一直当副职领导,也一直主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始终与主要领导配合非常密切,在他们的再次提抜重用中,也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提拔重用,我心里非常高兴,祝贺他们的成功!回想自已,难免有点内疚,有些替人做“嫁衣”之感!

 

    我虽然在一个单位工作了二十三年,当了一辈子的副职领导,但我仍很荣幸,也很满足。在这个单位把我从一名科级干部先后提拔为副县级、正县级、在退休时还解决了副地级干部的待遇。这是我做梦也都没有想到的。我和乡下我们一起耍大的同伴相比,我比他们优越得多,住的暖气房,不愁吃,不愁穿。和我们小学、中学、大学同学相比,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啊不仅要横向看,也要纵向看。横向看那是永远看不齐的,纵向看还有不如我的。这样,才能保持心情舒畅和良好的心态!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