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报道新闻集团 主办: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

您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国内新闻

洛阳市第三届残疾人文艺会演在市会议中心举行

时间:2017-05-11 09:50 作者:王妍 马勇玲 来源:洛阳网 点击率:197


聋哑少女在演出前认真排练舞蹈《初荷》
 

  她们是一群失聪的少女,却在手语指令下演绎出绝美的舞蹈;他是腿脚不便的农民曲艺爱好者,却把河洛大鼓唱到了北京;他们是一群有智力障碍的少年,为了演好一个节目反复排练……昨日,市第三届残疾人文艺会演暨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会演在市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我市各界的残疾人为观众呈现了一台精彩演出。

  看指令舞蹈,聋哑少女演绎绝美“初荷”

  看过聋哑人舞蹈《千手观音》的人,无不为演员们的默契配合所震撼。昨日下午,来自市特教中心学校的16名聋哑少女,也用曼妙的舞姿和默契的配合为观众们献上了绝美的舞蹈《初莲》。

  “蘸着些许清水,写出生命的瑰丽,穿透淤泥与黑暗,凸显生命的高贵……”伴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16名女孩儿翩翩起舞,动作忽而舒展飘逸,忽而爆发力十足。在舞台四角,4名手语老师的动作指令,是女孩儿们完美绽放背后的秘密。

  手语老师梁欣欣说,学习这个舞蹈,健全学生大概需要一周,但聋哑女孩儿们足足学习了半年,才有了今天的效果。

  “刚开始是学一个个分解动作,之后部分串联,最后跟音乐节奏。”梁欣欣说。跟节奏是最难的,节奏的快慢、转换女孩儿们都听不到,只能一遍遍看老师表演,并记下起承转合的速度。在情感表达上,手语解释很有限,老师们就放弃了解释荷花的特性,转而告诉她们,荷花就像她们一样,虽然身处逆境、自身柔弱,但仍顽强地绽放。弄懂了舞蹈背后的意义,女孩儿们的表演更有了一股韧劲儿与灵性。

  反复排练,智残儿童对抗“脑海中的橡皮擦”

  在中午的排练间隙,不少表演者都在吃饭、休息,但在一个化妆间里,两个小小的身影还在小声地背歌词、做手语动作。

  10岁的女孩儿叫曦曦,7岁的男孩儿叫萌萌,(均为化名)俩人分别是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患者。他们来自孟津县特教学校,要和同学们在下午给大家表演手语歌舞《志成学子之歌》。

  这个手语歌舞并不复杂,但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记忆力有限,往往前一天排练得非常好了,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就像脑海中有个橡皮擦。为了在上台时不出意外状况,孩子们从昨天上午9点到达市会议中心,到下午4点上台,除了化妆和吃饭,便一遍又一遍地排练。

  萌萌是团队里最小的孩子,学起来较吃力。因为在排练时忘了动作,萌萌哭了鼻子,担心最后无法上台表演。曦曦和他一个班,为了安慰他,就在排练间隙教他。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励志,经得起风雨,才能长见识。你有能力时,决心做大事,没有能力时,快乐做小事……堂堂正正一辈子,一辈子。”大大的排练厅里,小小的声音动人心弦……

  残疾曲艺人,把河洛大鼓唱到了北京

  衣着朴素、未说先笑,来自宜阳县农村的魏占听看上去和所有老实普通的农民无异,然而当弦子拉起、木鱼敲响时,他立刻就会拉起架势、亮开嗓门,整个人气场十足。

  今年56岁的魏占听因患小儿麻痹,腿脚不灵便。为了谋生,他和哥哥魏要听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河洛大鼓,在农村集市和各家红白大事现场表演。弹唱了大半生,不少民间曲艺人渐渐销声匿迹,但魏氏兄弟俩的名头越来越响,多次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北京奥运会前,魏氏兄弟俩在省相关部门的组织下,赴北京为建造“鸟巢”的建筑工人进行慰问演出。魏占听说,工人多为河南籍,为建造“鸟巢”已离乡很久,河洛大鼓的乡音一响起,工人们掌声阵阵,反响非常好。

  昨日,魏占听为大家表演了原创的坠胡作品《圆好中国梦,残疾人也要奔小康》,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残疾人在社会关照和好政策下圆梦的故事。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