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谈古论今 >

谈古论今

饶有趣味的“钱”联

时间:2016-05-24 16:21 作者:湍水澜 来源:衢州新闻网 点击率:139

        每个人都离不开钱。正因如此,才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但由于贪婪之人对钱的过度追求,钱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被异化。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关于“钱”的对联也颇多。有的借“钱”喻人,生动传神;有的教育后人,用心良苦……

  明代南安知府张津,是个清官,曾官至户部侍郎。明朝官场送礼受贿之风很盛,但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他在浙江海宁谯楼题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告诫为官者要多多造福于民,不可攫取不义之财,言简意赅,可谓“钱联”中的佳品。这副对联后来流行,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仍悬挂着这副名联。

  清道光年间,人称“陶青天”的陶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他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挥毫泼墨写了一副“钱”联挂在大厅里:“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表明了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这样的为官处世之道,如今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清同治年间的青海西宁知府龙锡庆,在府署大堂挂出的对联则曰:“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这已不仅是表明心迹,简直是在向黎民百姓赌咒发誓了。“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这是清代余云焕所撰兴义府大堂联。上联说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下联告诫为官者,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

  林则徐也有一副关于钱的对联,很值得玩味:“子孙若如我,留钱做甚?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甚?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不管儿孙如我还是不如我,都没必要留下钱财,否则会造成他们有所依赖、不思进取,有害而无益。这副对联成了很多人立身治家的箴言。

  如今,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钱的对联。有人以财神口气写道:“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为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晚也拜,教我为难。”还有网友这样写钱:“为钱生,为钱死,为钱奔波一辈子;吃钱亏,上钱当,一生死在钱身上”虽然不免过于俗气,倒也形象贴切。

  不管怎么说,钱是财富的象征,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金钱,并以此获得幸福。但是,钱并不是万能的。关于“钱”,唐朝的张说在《钱本草》中说,钱是“大热、有毒”之物,如果“服之非礼”、“取之不义”,则会被“钱”的毒气所侵害。所以,不论是为官者,还是为民者,对于“钱”这东西,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好。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