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报道新闻集团 主办: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发现 >

最新发现

十里铺北遗址入围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时间:2016-02-26 15:42 作者:网络 来源:牡丹晚报 点击率:106


十里铺北遗址入围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里铺北遗址入围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里铺北遗址入围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里铺北遗址入围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月24日,记者从我市文物考古部门获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名单正式公布,包括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等全国知名的38项考古发现。其中菏泽定陶十里铺北遗址成功入围,是山东省惟一入围的项目。专家将从38项候选考古发现中,投票选出25项进入终评环节,再经过一轮投票最终选出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因景观带施工被发现遗址总面积9万平方米

 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和定陶县文物局联合发掘的十里铺北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北约100米处,在菏曹运河湿地景观带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被发现。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春季,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经勘探了解,遗址完全淤埋于地表下,由北部的堌堆遗存及西南、东南部的两块岗地构成,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北部堌堆遗存文化堆积平均厚达2米,上部普遍覆盖0.7-2.1米厚的淤积层,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东周、汉、唐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晚期遗存最丰富。

  遗址西南、东南部的岗地发现有东周、汉代夯土遗迹及墓葬。发掘区主要位于沿河施工范围内北部堌堆东边缘,考古人员在南部探沟局部解剖,也取得了重要收获。

  完善鲁西南史前文化序列填补大汶口文化晚期以前考古空白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少量泥质红陶钵、双耳壶的残片并采集到石磨棒及夹砂素面红褐陶片,时代或早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在遗址东北部、东南部边缘清理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窖穴及地层堆积,出土有泥质彩陶罐、夹砂并掺蚌壳末的鼎、罐等器物。此前,鲁西南地区已知最早的史前文化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这次考古工作不仅确认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人类生活遗存,还发现了大汶口早期或更早阶段的遗物,填补了该区域距今5000-6000年人类发展的一段空白,进一步完善了鲁西南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链条。

  考古人员在河道施工范围内发掘1500多平方米,发现丰富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晚商遗存,其中大量为窖穴,另有少量的房基、墓葬、陶窑,推测发掘区为储藏区。龙山文化遗存以100余座灰坑为主,另有少量房基和墓葬,其中窖穴集中于东南部,多圆形直壁坑,有的坑壁抹泥、底部铺草木灰,房基为圆角长方形浅地穴式。

  陶器所表现出的文化面貌与山东龙山文化有较大差别,而与豫东同期文化更加接近。陶色以灰或灰褐色为主,素面比例约占1/2,常见纹饰为绳纹、篮纹、方格纹等,基本不见典型的夹砂陶。炊器多为含细沙陶,器形以中口弧腹罐最多,其次为甗,鼎的数量较少,仅见有少量鼎足,也有山东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如白陶鬶、红陶鬶、圈足盘、平底盆、筒形杯、高柄杯、鸟喙形鼎足等,但数量较少。

  岳石文化遗迹集中分布于发掘区的中部偏东及北部,房基一座及上百座灰坑。陶器文化面貌同样表现出复杂性,素面陶器和大量的绳纹陶器并存,器形组合多样,有砂红褐色大口罐、中口罐、小罐形鼎、泥质灰陶豆、卷沿鼓腹盆、尊形器等典型岳石文化陶器。

  商代遗迹广泛分布,晚商时期灰坑近200座,最早可到中商一期,清理了大量圆形袋状窖穴,其中中部多座坑底放置完整的牛或人骨架,出土完整的卜甲,应为祭祀区。另有少量墓葬、陶窑、房基、柱洞等。

  六处堌堆遗址形成政治实体

  考古人员介绍说,他们还发现了岳石文化、晚商时期的城址及以城址为中心的聚居落群。城址座落于北部土丘高地上,平面近圆形,直径约180-19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约2/3周的夯土墙,墙体沿高地边缘绕行修筑,南部有一缺口,东部遭河道破坏。墙体顶部距地表约0.30-1.5米,宽约7-8米,底部宽约11-13米,残高约2.3-3.5米。在南墙中部探沟解剖,剖面显示墙体建筑、使用可分三大期。

  据调查,以十里铺北遗址为中心,半径1.2公里范围内,周围绕以官堌堆、仿山、何楼、程庄、十里铺、高河等6处堌堆遗址,形成了北辛文化晚期至夏商周时期连续发展的堌堆遗址群,这应当是一个区域性政治实体,而十里铺北遗址则是该政治实体的中心。

  十里铺北遗址发掘意义重大6000年社会演变的绝佳实例

  “十里铺北遗址是鲁西南地区现存古文化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堌堆遗存,是研究、展示6000年以来该区域环境变化、社会演变的绝佳实例。”2月24日,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孙明对记者说,该遗址是在东西文化交汇地带发现的第一座夷商城址,是东夷西进、先商南下、晚商东渐路线上的重要城邑,是鲁、豫、皖交界区夏商考古的重要突破。

  发掘区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接触地带,是夏商时期东西势力碰撞、冲突、融合的关键地域,可能与《史记·殷本纪》所载汤伐夏桀“还亳”途经的“泰卷陶”有关。而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可建立、廓清该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文化序列及面貌,还可以据此展开与周围区域的对比研究。尤其城址的存在及表现出的复杂文化面貌,对深入探讨以岳石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势力在夏商文明形成期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及研究夏商时期东西方势力的互动、融合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孙明表示,38项提名揭晓后,下一步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全国76家考古发掘资质单位要再进行一轮投票,投票2月29日截止,共选出25项进入终评。到4月上旬,通过现场答辩,评出最终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十里铺北遗址能否最终入选,牡丹晚报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